close

15017552912_5e27af5dd0_o

台灣西式早餐店

在海外生活,無論是在中國大陸、日本、歐洲(我沒去過美國,不知道那邊是不是也這樣),類似美而美、麥味登這類的店幾乎找不到,前幾年有台灣年輕人慢慢把這樣的店開到上海,但中國太大,還沒形成規模。雖說是西式早餐,但不同於傳統西式早餐中的歐陸早餐Continental breakfast (CBF)或美式早餐American breakfast (ABF);漢堡和三明治,老外當這些是午、晚餐,而當早餐吃這個消費模式可是鐵錚錚的台灣特有文化。

1950年韓戰爆發,美軍顧問團進駐台灣。後來1963年成立的美軍俱樂部以及1965年開始越戰放假的美國大兵,直接影響了圓山、民族東路、中山北路直到天母的商業文化,成為充滿美式異國風情的街區。美軍直到197911日中美斷交之後才撤離駐台,這29年,美國文化傳到台北,變成其他縣市仰望不及的流行文化。

197878日,台灣第一家漢堡店「麥當樂」在台北車站前盛大開幕,開幕當天還請費貞綾、費玉清姊弟蒞臨剪綵。這山寨版的麥當勞著實風光了幾年。麥當樂並非是被麥當勞告倒的,是因為正版來台後,台灣人都知道誰是仿冒品,引以為恥而使他生意一落千丈。據說麥當勞本來中文譯名就是要叫做麥當樂,就是因為先被山寨了,才只好退而求其次,用了「麥當勞」這個農業社會的名字。

美軍撤離之後,原本在美軍顧問團工作的台灣人,和現在肺炎疫情一樣頓時沒有了工作,為求生計,來自四川的廚師席永福,和其他分別擔任倉管、餐廳外場、球場人員等3位同事商量做美軍食物來賣,合夥開一家餐廳,專賣漢堡、炸雞、薯條等。1979年茉莉漢堡在天母開幕了。

與此幾乎同時,女王漢堡也開幕了,就開在原本美軍俱樂部附近。想像不到,創辦人叫做羅淑蕾,對!就是和盛竹如說故事那個羅淑蕾,除了是會計師和立法委員之外,還是台灣西式快餐先驅。羅委員先見之明,認為這東西必有賺頭,當時還不到三十歲的她就和國外品牌談代理,將女王漢堡引進台灣來。

「麥當樂」、「茉莉」、「女王」就是台灣最早的美式速食店。我聽說過南部的高中生坐客運車來台北,只想吃吃看傳說中的、真正美國人吃的女王漢堡是什麼樣子。

過了兩年時間到了1981年,漢堡依然是很罕見、不普遍的食物。有個台塑的員工林坤炎想學美國人看棒球吃熱狗,開了台餐車在台北市立棒球場賣漢堡,生意卻不好。

台灣人看棒球,進攻時要抽菸(吃分的意思,現在菸害防制法應該沒有這樣了),防守時要吃便當(便當便當,揮棒落空。便當要台語發音才會押韻),和美國人不一樣。

後來林先生把車開到附近育達高職的巷子口賣,發現早上的生意特別好。根據育達校友口述,當時育達日間部學生有7000多人,養活任何餐飲店輕而易舉,於是林先生決定在八德路上開漢堡店,並且定位是專門做早餐的店,店名叫做「美而美」,這就是台灣第一家西式早餐店的灘頭堡,從此台灣西式早餐店開始向全台擴散開來。

我認為西式早餐的發明人也不該說是林坤炎,而是育達學姊們的共同創造才對。這時候距離麥當勞登陸台灣還有2年。林先生不懂商標法,沒把商標註冊,美而美這個名字人人可用,意外加快了展店速度。後來別人註冊了美而美,反告林先生侵權,這是另一段故事了。

1984128日,台灣第一家麥當勞於民生東路成立,第一天營收衝破百萬元,第一週就創下麥當勞單週營業額的世界紀錄。那時大麥克78元,現在也只賣82元。隨後各財團紛紛投入速食市場,在庶民之間也掀起波瀾。許多小商人覺得這東西這麼好賺,技術門檻又低,紛紛投入西式漢堡的市場,一開始也不是只想做早餐,午晚餐都賣的,即便到現在都還有一些西式早餐店賣到中午,但是中午生意比較不好做。或許台灣人只有早餐比較容易接受麵包當正餐,至於午餐、晚餐吃漢堡這個事情是吃身分、吃流行的,得吃國外正版的,這個消費行為特性仍待後續研究。很快的小型漢堡店自然而然演變為早餐店,成為台灣專有的早餐文化。

 

後記

引進麥當勞來台灣的老闆孫大強、孫大偉兄弟,祖父是孫連仲上將,血戰台兒莊的名將。來台後與另外一位龐炳勳上將,在中山堂前合開刀削麵店維生,叫做「山西麵館」,可惜我沒機會吃過,一家麵館有六顆星星會不會太閃亮。根據邱毅老師所寫,山西麵館輾轉變成中琪大哥帶我們去吃那家「北平上園樓」(招牌上附註山西餐廳)。山西麵館是不是就是山西餐廳,這一點坦白說我還存疑,因為目前我所閱讀的所有文獻只有邱毅老師這麼寫,如果有這段歷史,上園樓為何隻字未提,沒關係,希望有一天會解我疑惑。

arrow
arrow

    一本旅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